“有句諺語說,既要馬兒跑得快,又要馬兒不吃草,這是對新能源汽車行業最現實的借喻。隨著新能源汽車推廣和普及,保有量提升的同時,充電樁等基礎設施作為必需的‘草料’卻總是供應不足。”電動汽車觀察家邱鍇俊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充電基礎設施的不足,是制約新能源汽車發展的主要瓶頸之一,新基建發力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就是要補足這個短板。
4月23日,華為在線發布了HUAWEI HiCharger直流快充模塊,該模塊面向全球發布兩個版本,國內版本為30kW,海外版本為20kW。
記者在國網重慶市電力公司獲悉,重慶今年將追加充電項目資金至原計劃3倍,重點投資新建充電樁800余個,完善“一環十射”高速公路服務網絡。
為了響應《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指導意見》、《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大力推進充電基礎設施建設,促進電動汽車產業發展和電力消費,由國家節能中心指導、四川省新能源產業促進會支持聯合舉辦的“2020亞太國際充電樁設施及技術設備展”,在廣州 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展館舉辦,本次大會以充電產品整機、儲能技術和相關配套解決方案及連接裝配作為主題,匯聚了充電設備和儲能技術產業上下游企300多家,展示新科技,共同探討行業發展之路。
與5G、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這些“新基建”領域相比,充電樁建設更像是傳統的基礎設施建設,為何能成為“新基建”七大重點之一?事實上,充電樁建設不僅僅是要補齊新能源汽車發展中的短板,更為重要的是,充電樁還是信息樁、數據樁、網聯樁,能夠推進出行領域乃至整個社會實現數字化轉型。
三亞市新能源汽車協會與三亞學院、三亞理工職業學院、海南省三亞技師學院以及三亞市旅游行業協會聯合會達成戰略合作。
近日,天津市與國家電網有限公司以視頻形式舉行“云簽約”。雙方確定將繼續深化合作,共同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以電力能源服務保障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實施。
如果僅僅把充電樁作為電動汽車的專用充電設備來看待,無疑難以理解充電樁建設位列“新基建”七大領域之一背后的戰略意圖。事實上,充電樁與加油站不同,加油完全是一個物理性動作,但充電是一個信息交互的過程。也就是說,充電樁是我們進入更大的數據世界的端口。通過與5G、特高壓、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其他“新基建”的有機融合,充電樁將打通汽車、能源、互聯網等產業,構建起全新的數字化社會的骨架。
4月14日上午,國家電網宣布今年計劃安排充電樁建設投資27億元,新增充電樁7.8萬個,新增規模約為去年的10倍。
作為新型基礎設施七大領域之一的新能源汽車充電樁,正按下“快進鍵”,迎來爆發式增長。
近日,國家電網有限公司董事長毛偉明在該公司新基建工作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上表示,中央部署的新基建涉及5G網絡、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七個領域,都與公司工作密切相關,既對公司履行央企責任、發揮“大國重器”作用提出明確要求,也為公司加快電網發展、推動轉型升級、培育增長動能提供了重要機遇。
加快5G基礎設施建設、開啟5G消息業務;特高壓、充電樁項目全面復工迎來建設高潮;大數據等產業簽約不斷落地……4月伊始,隨著我國疫情防控階段性成效進一步鞏固,中央企業“新基建”提速推進。
?充電樁作為“新基建”投資的重要領域,近期,迎來了阿里系的連續布局!
根據“德國環保計劃”,到2030年,電動汽車上路注冊數量應至少達700萬輛。為實現該目標,德國政府醞釀對建筑物內大型停車場制定新的法律法規,即相關停車場需強制性安裝電動汽車充電設施。
未來4年,南方電網投資251億元投建充電設施,建成大規模集中充電站150座,充電樁38萬個,為現有數量的10倍以上。近期,重點在粵港澳大灣區、海南自貿區,以及桂、滇、黔重點城市布局集中式充電站,實現南方五省區城際高速公路快速充電網絡全覆蓋。
充電樁是一種為電動汽車(包含純電動汽車和可插電的混合動力電動汽車)補充電能的裝置,類似燃油汽車所使用的加油站或加氣站,充電樁是電動汽車充換電設施的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