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所薄膜太陽電池研究組(DNL1606)劉生忠研究員團隊與陜西師范大學馮江山副研究員團隊合作,在大面積鈣鈦礦太陽電池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采用真空沉積法并結合低溫退火策略制備了400cm2剛性和300cm2柔性高質量甲脒基鈣鈦礦薄膜。此外,該合作團隊成功將此薄膜運用到蒸發甲脒基鈣鈦礦太陽電池上,獲得了文獻可查蒸發鈣鈦礦太陽電池的最高轉換效率。
采集綠色太陽能的挑戰之一是如何在沒有太陽的時候儲存這些能源。雖然近年來采集太陽能的成本已經顯著下降,但通過電池組和其他方法存儲這些能量的成本并沒有那么快跟隨下降。來自康奈爾大學的研究人員一直在探索低成本的材料來制造可充電電池,以使能源存儲更加實惠。
光伏發電原理簡單,沒有機械運動,不消耗燃料,不排放包括溫室氣體在內的任何物質,無噪聲、無污染。只要有太陽能就能通光電轉換發電,而且太陽能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與傳統能源相比,太陽能可以稱為最清潔、可持續的能源類型。
在過去十年左右的時間里,由于效率的提高,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已經成為可再生能源領域一項非常有前景的技術,其性能很快就能與目前廣泛使用的單晶硅太陽能電池相媲美,甚至超過后者。然而,阻礙它們發展的是內在的不穩定性問題和對要素的脆弱性,這阻礙了它們的主流應用。澳大利亞的科學家們相信,他們可能已經找到了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案,這隱藏在當地理發店地板上掃起的頭發中。
美國宇航局目前正在研制一個名為 "Lucy"的航天器,并宣布已經成功完成了兩個太陽能電池板的熱真空測試,這是檢查準備發射的關鍵部件的最后一步。"Lucy"號將于今年秋季發射。該航天器擁有巨大的太陽能電池板,當它們連接并完全展開時,可以覆蓋一棟五層樓的建筑。
有機太陽能電池(OSCs)由于具有輕量化、柔性、可溶液法大面積制備等優點,成為光伏領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尤其是2015年新型非富勒烯受體的出現,推動了OSCs的發展。目前報道的絕大多數的高性能電池均是基于~100 nm的捕光層材料。但在面向應用的大面積器件的印刷制備中,OSCs捕光層厚度是關鍵問題。隨著膜厚的增加,捕光層內電荷的復合損失顯著增加,電池效率迅速下降。
在國內外前所未有的高光形勢下,光伏龍頭股為何在業績數據靚麗、估價節節升高后,突然逆流而下?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將二維材料分層到原子厚,創造了一種異構。該項目的研究人員認為,最近合成的一維范德瓦爾斯異質結構可能會帶來目前無法實現的新型小型化電子產品。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研究人員在該項目上得到了東京大學研究人員小組的協助。
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2021年3月18日在Joule雜志上發文稱,一種使用硫醇添加劑的新浸漬工藝可以制造出高性能的過氧化物太陽能電池。該方法成本低廉,非常適合擴大到商業生產。
記者26日從太原海關獲悉,山西省2021年前2月出口太陽能電池872萬個,比去年同期增加33.5%,貨值3.8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606.6%。
太陽光照射至地球表面的紫外光輻照強度平均達4.61mW·cm-2,盡管臭氧層的保護可以去除太陽光中部分波段的紫外光(UVc和UVd),但是仍有較強的紫外線,包括UVa(320-400nm)和UVb(280-320 nm)照射到地球表面,其中UVb波段的紫外光破壞能力最強,易降解鈣鈦礦材料,從而影響器件的光電轉換效率及光穩定性。
杜克大學的研究人員揭示了隱藏已久的分子動力學,這些分子動力學為太陽能和熱能應用提供了理想的特性,這種材料被稱為鹵化物鈣鈦礦。這些材料如何創造和傳輸電能的一個關鍵因素實際上取決于其原子晶格以類似鉸鏈的方式扭曲和轉動的方式。該成果將幫助材料科學家們以環保的方式為這些材料的廣泛應用定制化學配方。
如果價值投資就是在未來的不確定中,尋找相對的確定性,那么值得注意的是,伴隨發展、變化,一些并不牢固的“相對確定性”可能消散,而曾被忽視的“不確定性”亦可能匯聚。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創新是企業經營最重要的品質,也是今后我們爬坡過坎必須要做到的。關鍵核心技術必須牢牢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制造業也一定要抓在我們自己手里。
大阪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機器學習來設計和虛擬測試有機太陽能電池的分子,這可以為可再生能源應用帶來更高效率的功能材料。
太陽能電池(簡稱光伏電池)用于把太陽的光能直接轉化為電能。目前地面光伏系統大量使用的是以硅為基底的硅太陽能電池,可分為單晶硅、多晶硅、非晶硅太陽能電池。